鲁迅的家风故事
发布时间:2019-04-04 发布者:四川省殡葬协会

1554367964711945993040.jpg        15543679793631683589448.jpg

 谁也不能否认好的家风、好的家庭,可以让人走得更远。被誉为“东方高尔基”的文学家、思想家鲁迅先生,不但文章出众,而且人格完美,这离不开他家的好家风。

 鲁迅先生的母亲是一个饱受痛苦磨难的女性。一连串的不幸,使这位坚强贤惠的女性立下了一条家规:“用坚强抵御软弱,用笑脸抹去泪水,从哪里跌倒,从哪里爬起,绝不倒下。”

 正是在好家规的熏陶下,鲁迅从小就学会分担母亲的重担,他秉承母亲的性格,心口如一,从不违心屈从别人,对母亲百依百顺,从不顶撞。鲁迅的母亲年老后移居北京,而鲁迅则常年漂泊在外,纵是偶尔回家去看望母亲,鲁迅都不忘亲自为母亲的老寒腿拔“火罐”、去风湿,陪同母亲到香山、碧云寺、钓鱼台等地游览……从1930年到鲁迅逝世时,六年多的时间里,写给母亲的书信就多达116封,先生不仅在家书里向母亲报平安,免得母亲挂念,还经常把近照寄给母亲。母亲收到鲁迅寄来的照片,常放在枕边,想念时就拿出来看看。也同样是出于孝心,让鲁迅对母亲隐瞒了自己的病情,直到临终前才在给母亲的信中说出了自己患有肺结核的实情。

 这种对“家风”的传承不仅体现在鲁迅对母亲的孝顺上,更体现在对儿子周海婴的悉心教导上。有一次,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,许广平从街上一家福建菜馆买了一碗鱼丸子。吃饭的时候,海婴最先夹了一个丸子放到自己碗里,吃了后就说:“不新鲜、不好吃。”许广平便夹起一个吃,感觉很新鲜。于是就批评海婴,并又给海婴夹了一个,海婴吃了这个之后,依然说不新鲜。许广平生气了,更加严厉地斥责海婴。见此情形,鲁迅先生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,果然不新鲜。原来,在这碗鱼丸中,有一部分是新鲜的,还有一部分是不新鲜的。于是,鲁迅先生说:“他说不新鲜,一定也有他的道理,不加以查看就指责是不对的。”许广平事后感慨地说:“周先生的做人,真是我们学不了的,哪怕一点点小事。”

 以身作则,以德立家,“家风”就是一个家族的共同信仰。有了这个信仰,一个家族便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,让后代子孙产生思想上的强烈共鸣。时代滚滚,“家风”传承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记忆,更是一种家族共有的精神内核。让我们一起向鲁迅先生学习,让“家风”成为一种信仰传承。

15543683093301333987519.jpg

 被誉为“东方高尔基”、伟大文学家、思想家的鲁迅先生,不但文章出众,而且人格完美,这离不开他家的好家风。

 鲁迅先生的母亲是一个饱受痛苦磨难的女性。在鲁迅童年时期,她屡遭打击,31岁时,唯一的女儿端姑病死,使她精神受到重创;37岁时,丈夫一病不起;到她39岁时,丈夫亡故。一连串的不幸,加上当时社会黑暗,人情冷漠,世态炎凉,家境败落,使她一时陷入悲痛之中。然而,这位坚强贤惠的女性,没有被困难吓倒。眼前知书达理、懂事聪颖的小鲁迅,为她点燃了一盏明灯,让她看到了希望。她下定决心,要克服种种困难,好好培养小鲁迅长大成人、出人头地。她立下一条家规:用坚强抵御软弱,用笑脸抹去泪水,从哪里跌倒,从哪里爬起,绝不倒下。宁可自己少吃一餐饭,也不让鲁迅少念一天书。在那样生活困苦的情况下,她忍饥挨饿,用长满茧子的双手去劳作,不但养活了母子,还让鲁迅早早地进入私塾学习。鲁迅成名后,经常对人说“阿娘是苦过来的”。

 鲁迅在这样的好家规的熏陶下,在这样的好母亲的感染下,从小就学会分担母亲的重担,而且努力进取,学习成绩突出,有鹤立鸡群之状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他秉承母亲的性格,心口如一,从不违心屈从别人,对母亲百依百顺,从不顶撞。鲁迅深知母亲的苦楚,更知母亲的用心,深爱母亲的善良勤劳,更深爱母亲永不言败的精神。母亲的伟大形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,使他一生受用。

 鲁迅是个典型的孝子。他参加工作以后,首先在生活上给母亲以关心和照顾,尽量使母亲过得舒适和安乐。在北京工作时,特意把母亲带在身边。为了不让母亲寂寞,工作再紧张,时间再紧,他每天空余时间都要到母亲房间与她聊天;出门之前,到母亲面前打个招呼:“阿娘,我出去哉”!回来之后,也一定向母亲说句:“阿娘,我回来哉”!还经常为母亲买些她爱吃的小零食。

 除了物质生活之外,鲁迅在精神生活上对母亲也是体贴入微,关心备至。他买了优秀绣像小说《西厢记》、《镜花缘》等,供给老人阅读,以满足母亲文化生活上的需求。鲁迅的伟大,不但在其作品上可以看到,他的孝道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。所以许多人说:好家风造就一个大名人。

 如今,不少父母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,但欲速则不达。我们既要改变“放任自流”,更要改变“填鸭式”和“棍拳教育”的方法,以身作则,以德立家、以德治家,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家风,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。开放进步的社会,必须要有良好的家风家教做奠基,它将影响孩子的终身。